2025屆,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,達1222萬人,其中211/985及C9高校輸送的107.5萬頂尖人才,成為就業市場的“金字塔尖”。面對學歷內卷與結構性矛盾的雙重壓力,校招戰場已從“廣撒網”轉向“精準攻防”。
牛客×Moka聯合發布的《2025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》顯示,約半數企業增加985/211及碩士人才需求,AI技術滲透率飆升至77%,而學生求職心態呈現“放平心態”與“積極內卷”的兩極分化。這場人才爭奪戰中,企業如何以數據驅動策略、以技術重構流程,成為制勝關鍵。
一、求職端:學歷通脹下的“慢就業”與精準突圍
1.升學深造成“緩沖帶”,就業市場承壓明顯
C9高校本科升學率連續三年攀升至77.5%,直接就業率壓縮至22.5%,折射出就業市場高薪崗位稀缺與學歷內卷的疊加效應。49.9%的企業增加985/211高校人才需求,26.2%提升碩士門檻,“學歷通脹”倒逼學生通過深造延緩就業壓力。
2.求職策略升級:從“經驗積累”到“成果驗證”
2026屆學生中,“卷心菜青年”占比達37.4%,較2025屆提升9.1%。他們更傾向通過企業競賽(49%)、導師課題(37.9%)等實踐項目構建競爭力,而非單純依賴實習(76.5%的2025屆以實習為主)。
某牛客用戶坦言:“參加過招行競賽并獲獎后直接實習轉正,比短期實習更有含金量。”這種策略轉變與企業對技術深度的需求高度契合,尤其在算法、研發等崗位。
3.城市選擇:核心城市極化與區域政策紅利并存
北京(14.3%)、上海(13.9%)、深圳(11.8%)穩居求職偏好前三,但新一線城市加速崛起。杭州(9.7%)、南京(7.1%)依托產業優勢吸引人才,而中西部因政策紅利成為新增長點——浙江大學赴中西部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6.38%,印證“高薪導向”與“區域機遇”雙軌邏輯。
二、企業端:頂尖人才爭奪白熱化,AI招聘成“戰略基建”
1.需求側:985/211生源爭奪進入“紅海”
49.9%的企業增加985/211高校招聘比例,互聯網、制造業需求激增。頭部企業(5000人以上)對頂尖學歷的依賴度更高,碩士崗位薪資溢價顯著——AI算法工程師(碩士)平均月薪達27K,而211高校本科生薪資下滑0.3-0.5K。企業招聘邏輯從“規模優先”轉向“質量優先”,技術崗尤其看重學歷與項目經驗的匹配度。
2.AI招聘工具滲透率達77%,從“輔助”變“核心”
77%的企業應用AI工具進行簡歷篩選(52.6%)和面試(35.1%),效率提升成為主因。某科技公司HR表示:“AI面試節省了60%的初篩時間,統一評估標準避免了人為偏差。”
3.春招補錄與秋招前置:動態儲備成新趨勢
84%的頭部企業參與春招,27.5%通過暑期實習提前鎖定2026屆人才。秋招規劃中,82.9%企業擴大或持平招聘規模,科技崗補錄需求突出。
某車企HR透露:“春招側重補錄急需崗位,秋招則通過開放日、員工故事強化雇主品牌,形成‘體驗-吸納-儲備’閉環。”
三、技術驅動:AI重塑招聘全流程,但需平衡效率與溫度
1.AI場景應用:簡歷優化與崗位推薦成標配
74.5%的學生使用AI優化簡歷,60%收到AI面試邀約。滿意度調查顯示,66%認為AI優化簡歷有效,59.8%認可崗位推薦功能。
2.企業應用AI的痛點與破局
盡管AI提高效率,但63.7%的企業關注技術效果(如篩選速度、匹配度)。某金融企業HR指出:“AI可篩選硬技能,但軟素質(如價值觀、團隊協作)仍需人類判斷。”
四、薪酬與福利:理性訴求下的“雙核驅動”
1.薪酬分化加劇,頂尖人才溢價顯著
QS100/985碩士薪酬領跑,北上深碩士月薪突破19K,而211高校本科生薪資下滑。行業層面,AI算法崗(碩士)月薪達27K,遠超傳統崗位。某互聯網大廠HR坦言:“為搶奪頂尖人才,我們提供‘年薪+股權+科研資源’組合包。”
2.學生訴求趨多元化:薪酬與穩定性并重
78.5%的2026屆畢業生將“薪酬福利”列為首要考量,較2025屆提升19.9個百分點;“加班強度”(30.8%)和“工作穩定性”(22.5%)關注度顯著上升。碩士生更關注行業前景(29.7%),本科生則側重企業文化(16.6%)。
五、未來展望:數據驅動與生態協同成勝負手
白皮書指出,校招已進入“精耕細作”階段,企業需構建“人才-業務-技術”協同生態。具體而言:
1.動態數據洞察:利用歷史校招數據和市場校招趨勢,精準繪制人才地圖;
2.沉浸式雇主品牌:通過開放日、員工故事等內容增強情感連接;
3.AI工具全鏈路提效:從簡歷篩選到入職管理,實現“效率+體驗”雙提升。
某頭部企業招聘總監總結:“未來的校招競爭,不僅是薪資與崗位的比拼,更是數據洞察能力、技術應用水平、雇主品牌溫度的系統較量。唯有以動態視角迭代策略,方能在青年科技人才爭奪戰中搶占先機。”
本文基于牛客×Moka《2025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》趨勢解讀,數據來源包括1187家企業、1176名畢業生調研,融合C9/985/211高校官方就業數據。
2025屆,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,達1222萬人,其中211/985及C9高校輸送的107.5萬頂尖人才,成為就業市場的“金字塔尖”。面對學歷內卷與結構性矛盾的雙重壓力,校招戰場已從“廣撒網”轉向“精準攻防”。
牛客×Moka聯合發布的《2025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》顯示,約半數企業增加985/211及碩士人才需求,AI技術滲透率飆升至77%,而學生求職心態呈現“放平心態”與“積極內卷”的兩極分化。這場人才爭奪戰中,企業如何以數據驅動策略、以技術重構流程,成為制勝關鍵。
一、求職端:學歷通脹下的“慢就業”與精準突圍
1.升學深造成“緩沖帶”,就業市場承壓明顯
C9高校本科升學率連續三年攀升至77.5%,直接就業率壓縮至22.5%,折射出就業市場高薪崗位稀缺與學歷內卷的疊加效應。49.9%的企業增加985/211高校人才需求,26.2%提升碩士門檻,“學歷通脹”倒逼學生通過深造延緩就業壓力。
2.求職策略升級:從“經驗積累”到“成果驗證”
2026屆學生中,“卷心菜青年”占比達37.4%,較2025屆提升9.1%。他們更傾向通過企業競賽(49%)、導師課題(37.9%)等實踐項目構建競爭力,而非單純依賴實習(76.5%的2025屆以實習為主)。
某牛客用戶坦言:“參加過招行競賽并獲獎后直接實習轉正,比短期實習更有含金量。”這種策略轉變與企業對技術深度的需求高度契合,尤其在算法、研發等崗位。
3.城市選擇:核心城市極化與區域政策紅利并存
北京(14.3%)、上海(13.9%)、深圳(11.8%)穩居求職偏好前三,但新一線城市加速崛起。杭州(9.7%)、南京(7.1%)依托產業優勢吸引人才,而中西部因政策紅利成為新增長點——浙江大學赴中西部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6.38%,印證“高薪導向”與“區域機遇”雙軌邏輯。
二、企業端:頂尖人才爭奪白熱化,AI招聘成“戰略基建”
1.需求側:985/211生源爭奪進入“紅海”
49.9%的企業增加985/211高校招聘比例,互聯網、制造業需求激增。頭部企業(5000人以上)對頂尖學歷的依賴度更高,碩士崗位薪資溢價顯著——AI算法工程師(碩士)平均月薪達27K,而211高校本科生薪資下滑0.3-0.5K。企業招聘邏輯從“規模優先”轉向“質量優先”,技術崗尤其看重學歷與項目經驗的匹配度。
2.AI招聘工具滲透率達77%,從“輔助”變“核心”
77%的企業應用AI工具進行簡歷篩選(52.6%)和面試(35.1%),效率提升成為主因。某科技公司HR表示:“AI面試節省了60%的初篩時間,統一評估標準避免了人為偏差。”
3.春招補錄與秋招前置:動態儲備成新趨勢
84%的頭部企業參與春招,27.5%通過暑期實習提前鎖定2026屆人才。秋招規劃中,82.9%企業擴大或持平招聘規模,科技崗補錄需求突出。
某車企HR透露:“春招側重補錄急需崗位,秋招則通過開放日、員工故事強化雇主品牌,形成‘體驗-吸納-儲備’閉環。”
三、技術驅動:AI重塑招聘全流程,但需平衡效率與溫度
1.AI場景應用:簡歷優化與崗位推薦成標配
74.5%的學生使用AI優化簡歷,60%收到AI面試邀約。滿意度調查顯示,66%認為AI優化簡歷有效,59.8%認可崗位推薦功能。
2.企業應用AI的痛點與破局
盡管AI提高效率,但63.7%的企業關注技術效果(如篩選速度、匹配度)。某金融企業HR指出:“AI可篩選硬技能,但軟素質(如價值觀、團隊協作)仍需人類判斷。”
四、薪酬與福利:理性訴求下的“雙核驅動”
1.薪酬分化加劇,頂尖人才溢價顯著
QS100/985碩士薪酬領跑,北上深碩士月薪突破19K,而211高校本科生薪資下滑。行業層面,AI算法崗(碩士)月薪達27K,遠超傳統崗位。某互聯網大廠HR坦言:“為搶奪頂尖人才,我們提供‘年薪+股權+科研資源’組合包。”
2.學生訴求趨多元化:薪酬與穩定性并重
78.5%的2026屆畢業生將“薪酬福利”列為首要考量,較2025屆提升19.9個百分點;“加班強度”(30.8%)和“工作穩定性”(22.5%)關注度顯著上升。碩士生更關注行業前景(29.7%),本科生則側重企業文化(16.6%)。
五、未來展望:數據驅動與生態協同成勝負手
白皮書指出,校招已進入“精耕細作”階段,企業需構建“人才-業務-技術”協同生態。具體而言:
1.動態數據洞察:利用歷史校招數據和市場校招趨勢,精準繪制人才地圖;
2.沉浸式雇主品牌:通過開放日、員工故事等內容增強情感連接;
3.AI工具全鏈路提效:從簡歷篩選到入職管理,實現“效率+體驗”雙提升。
某頭部企業招聘總監總結:“未來的校招競爭,不僅是薪資與崗位的比拼,更是數據洞察能力、技術應用水平、雇主品牌溫度的系統較量。唯有以動態視角迭代策略,方能在青年科技人才爭奪戰中搶占先機。”
本文基于牛客×Moka《2025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》趨勢解讀,數據來源包括1187家企業、1176名畢業生調研,融合C9/985/211高校官方就業數據。
免費下載《2025春季校園招聘白皮書》,可關注牛客企業服務公眾號獲取,還可回復“m”體驗牛客AI面試、AI簡歷篩選、獲取AI招聘實踐PPT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